凡能影响合金流动速度及合金保持流动时间长短的因素,均会影响合金的流动性。其中主要是合金的化学成分、浇注温度、铸型性质和铸件结构等。
1)合金成分
不同种类的合金流动性不同。即使同种合金,成分比例不同,其流动性也有差异。合金成分中,凡能够形成高熔点夹杂物的元素,均会降低合金的流动性;凡能形成低熔点化合物,降低液态合金黏度的元素,均能提高合金的流动性,如硅和磷可提高铁液的流动性,而硫则使铁液的流动性降低。
2)浇注温度
合金的浇注温度越高,流动性越好。适当提高浇注温度还有利于防止铸造缺陷的产生。但是过高的浇注温度会使液态金属吸气增多,氧化严重,增加产生缩孔、缩松、粘砂和裂纹等铸造缺陷的几率。因此,在保证流动性足够的前提下,尽可能采用“高温出炉,低温浇注”的原则。一般铸钢的浇注温度为1 520~1 620℃,铝合金为680~780℃。
3)铸型性质
铸型中若能降低金属冷却速度和减小液态合金流动阻力,就可以增加其流动性。例如,液态合金在砂型中的流动性大于金属型;而干砂型中又大于湿砂型。型砂的水分越低、透气性越好,合金的流动性也越好。在铸型中设置出气口,增加内浇道的截面积,提高直浇道的高度等,均能提高合金的流动性。
4)铸件结构
铸件结构越复杂,散热面积越大,合金的流动性就会越低。因此,在进行铸件设计时,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,铸件的形状应力求简单。